厭氧氨氧化是一項極具前景的生物脫氮工藝,具有污水處理能源自給自足的潛能。目前,大多數(shù)厭氧氨氧化系統(tǒng)的建立需要通過接種厭氧氨氧化污泥實現(xiàn),然而由于AnAOB生長緩慢,厭氧氨氧化污泥難以大量獲取,限制了該工藝的推廣應用。近期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AnAOB廣泛存在于污水處理的各個系統(tǒng),并且其對脫氮的貢獻不可忽視,這表明原位富集AnAOB是可行性的。并且,通過合適的運行條件,如缺/好氧交替運行模式形成的飽食/饑餓條件,可促進顆粒污泥的形成,而顆粒污泥也有利于AnAOB的有效持留和富集。因此,推測在傳統(tǒng)的污水處理系統(tǒng)中,如果通過合適的運行模式有望培養(yǎng)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,從而實現(xiàn)AnAOB的原位富集,促進厭氧氨氧化工藝的應用和推廣。基于此,本研究探究了在傳統(tǒng)硝化-反硝化絮體污泥系統(tǒng)中原位培養(yǎng)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強化污水脫氮的可行性,并分析了相關機理。


丹麥Unisense微電極分析系統(tǒng)應用:


一種尖端在5~25um的微型傳感器,可在不破壞污泥結構的同時,測定其內部物質濃度的連續(xù)分布特性,進而獲取微生物原位活性的分布規(guī)律。


微電極測試方案:從厭氧生物轉盤進水口處挑取粒徑約為5mm的顆粒,置于測試槽中的尼龍網(wǎng)上,并用昆蟲針固定.使用微控制器將微電極尖端緩慢刺入顆粒污泥中心,步長設定為100μm,信號由數(shù)據(jù)采集系統(tǒng)記錄。微電極測定在20℃進行,測試槽中配置不同濃度溶液。每種濃度用微電極測定3次。


圖文導讀


脫氮性能與污泥特征變化


在運行初期,由于DO較低,系統(tǒng)硝化效果較差,出水NH4+-N約為100 mg N/L左右,并有一定的NO2--N積累。同時出水中NO3--N濃度較高(約為20 mg N/L),這可能是由于接種污泥中NOB活性較高。至階段I末期,出水NH4+-N逐漸降低至40±10 mg N/L,與此同時,系統(tǒng)出水NO3--N濃度也逐步降低至6 mg N/L左右,表明NOB受到了有效抑制。氨氮和TN去除率僅分別為66%和24%。在階段II(89-145天)將DO提高至0.12-0.14mg/L,系統(tǒng)出水NH4+-N由40-50 mg N/L逐漸降低至13 mg N/L左右,平均出水NO3--N濃度為11±5 mg N/L,脫氮性能明顯提高。經(jīng)過113天的運行后,系統(tǒng)實現(xiàn)了良好的氮去除效果,在進水碳氮比僅為1-1.3的條件下,TN去除率達到了84±4%,表明成功啟動了厭氧氨氧化工藝。

圖1系統(tǒng)氮去除效果變化


本試驗接種污泥為傳統(tǒng)硝化-反硝化絮體污泥,在運行后期,SBR中形成了部分紅色的顆粒污泥(粒徑>200μm),其與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表觀形態(tài)一致,表明系統(tǒng)中可能實現(xiàn)了AnAOB的原位富集。隨著系統(tǒng)運行,顆粒污泥的占比逐漸增加,最終穩(wěn)定在18%左右。

圖2(A)SBR中紅色顆粒污泥的形成,(B)顆粒污泥和絮體污泥質量占比的變化


微生物群落結構分析


Candidatus Brocadia為優(yōu)勢AnAOB菌屬,其豐度由“未檢出”(Day 1)增加至0.19%(Day 135),其在顆粒污泥中的豐度(0.57%)明顯高于絮體污泥(0.02%),進一步證實系統(tǒng)中成功培養(yǎng)了厭氧氨氧化顆粒。AOB(Nitrosomonas與Nitrosomonadaceae)的豐度由初始的0.11%增長至0.2%左右。相比而言,系統(tǒng)中的優(yōu)勢NOB菌屬Nitrospira的豐度在階段I明顯降低,由2.06%(Day 1)減少至0.23%(Day 135),這有利于促進PNA作用。此外,AOB與NOB主要分布在絮體中。隨著系統(tǒng)運行,反硝化菌的豐度也明顯增加,如Thauera、Candidatus Competibacter、Limnobacter、Denitratisoma等,其中Thauera與Candidatus Competibacter逐漸成為優(yōu)勢的反硝化菌,在第135天,其豐度分別為5.75%和2.45%,這兩種菌可發(fā)揮短程反硝化作用,從而為AnAOB提供反應基質NO2--N,并且進一步降低出水中的NO3--N,提高脫氮性能。Candidatus Competibacter還能促進多糖的分泌,而多糖在加速顆粒污泥的形成和維持顆粒污泥的穩(wěn)定性方面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作為一種典型的絲狀菌,Anaerolineaceae從0.86%增加到1.15-2.27%,它可以作為微生物附著的骨架,促進顆粒污泥的形成。此外,norank_f_norank__ SBR1031作為系統(tǒng)中的優(yōu)勢的菌屬,其豐度為18.01-62.67%,該菌屬在厭氧氨氧化系統(tǒng)中廣泛存在,并且在微生物聚集過程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,這可能與SBR中顆粒污泥的形成密切相關。

圖3脫氮及污泥顆?;嚓P功能微生物相對豐度變化


為進一步探究SBR中功能微生物間潛在的相互作用,進行了微生物相關性網(wǎng)絡分析(ρ>0.5或<-0.5,p<0.05)。一些參與脫氮的功能微生物之間具有密切的正相關關系,例如Candidatus Brocadia、Candidatus Competibacter、Thauera和Limnobacter,這表明反硝化菌和AnAOB之間具有協(xié)同作用,有利于高效脫氮和系統(tǒng)的穩(wěn)定運行。

圖4微生物相關性網(wǎng)絡


氮去除路徑分析


在整個運行周期中,TN濃度減少了78.0±1.0 mg N/L,而COD僅減少69.6±0.3 mg/L,根據(jù)化學計量分析計算可知,反硝化作用最多僅可去除24.3±0.1 mg N/L的TN,表明厭氧氨氧化自養(yǎng)脫氮是系統(tǒng)中主要的脫氮路徑,其脫氮貢獻率大于68.8±0.3%。此外,需要說明的是,系統(tǒng)中不僅存在PNA作用,還存在短程反硝化反應,其可為AnAOB提供更多的NO2--N基質,從而強化系統(tǒng)脫氮性能。

圖5第115天典型周期內COD和氮濃度的變化


AnAOB原位富集和污泥顆?;臋C制


原位富集AnAOB、形成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:首先,試驗前期系統(tǒng)在A/O/A交替模式下運行,并且結合極低的DO(0.04±0.01 mg/L),可以有效抑制NOB活性,這有利于短程硝化作用,隨后在階段II通過適當提高DO濃度,強化AOB活性,可為AnAOB提供充足的NO2--N基質,從而促進其生長;其次,A/O/A的運行模式也有利于AnAOB的生長富集。通過這種運行方式,系統(tǒng)中富集了部分內源反硝化菌,如:Comamonadaceae unclassified(0.33%)、Candidatus Competibacter(2.45%)和Thauera(5.75%),可將進水中有機物儲存為內碳源,減少有機物對AnAOB的抑制,促進好氧段的自養(yǎng)脫氮作用,并且可以強化后置缺氧段的內源短程反硝化作用,進一步促進了AnAOB的生長。


顆粒污泥的形成也有利于AnAOB的富集,顆粒污泥為AnAOB提供了適宜的缺氧微環(huán)境并增強了系統(tǒng)污泥持留能力。系統(tǒng)內顆粒污泥的形成與A/O/A交替運行模式有關。這種飽食/饑餓的運行方式刺激了EPS的分泌,通過增強微生物之間的聚合作用來促進顆粒污泥的形成。系統(tǒng)中EPS含量由初始的123.9±1.5(Day 1)增長到177.0±2.5 mg/L(Day 145),其中蛋白質與多糖的比值由1.6±0.0增長到2.4±0.1,這有利于微生物聚集與顆粒污泥的形成。此外,系統(tǒng)中也富集了一些與微生物聚集和附著有關的菌屬,比如norank_f_SBR1031和Anaerolineaceae,其可能與污泥顆粒化有關。

圖6 EPS含量變化


小結


本試驗成功原位培養(yǎng)了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,顆粒質量占比約為18%。顆粒污泥中AnAOB的活性和豐度分別為29.4±0.7 mg N/(g MLVSS?h)和0.57%。在低C/N(1-1.3)的污水系統(tǒng)中,實現(xiàn)了良好的脫氮效果,平均脫氮率為84±4%。厭氧氨氧化作用在脫氮貢獻中占主導地位,對脫氮的貢獻率超過68.8±0.3%。A/O/A交替運行模式對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的形成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該運行模式可有效抑制NOB,促進反硝化菌與AnAOB的協(xié)同作用,并且有利于AnAOB的富集和顆粒污泥的形成。